一、报告题目
新型主/被动调制器与光纤激光器研究
二、主讲人
张晗,深圳大学特聘教授
三、讲座时间
2024年9月24日下午4:00-5:00
四、讲座地点
第周院E座330会议室
五、报告摘要
光纤激光器作为第三代激光技术代表,具有高效率、高光束质量、结构紧凑、高稳定性等优势,已成为精密加工、国防军事、医疗等领域的重要光源,对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脉冲激光技术是指在激光器中实现高能量、短脉冲输出的有效技术手段,主要通过被/主动调制两种途径实现,其关键在于调制器件。以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(SESAM)为代表的被动调制器件,面临国外垄断及诸多限制(比如工作波长有限、响应速度慢、工艺复杂等);以铌酸锂为代表的主动调制器件,受限于损耗高、电光/声光调制带宽窄、工作波段窄等难题。基于此,围绕上述难题:1)揭示石墨烯、磷烯等二维原子晶体超快非线性光学特性及其调控规律,基于其可控可调光学饱和吸收效应,突破调制深度、工作波段等局限,研制出宽波段高性能可饱和吸收器件,应用于覆盖从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超短脉冲产生,填补了中红外被动调制光纤激光器技术空白;2)基于其独特非线性光学吸收、克尔、电光等效应,解决主动调制器工作带宽、响应波段、能耗等难题,研制出国际上最大带宽100G石墨烯电光调制器件,开发基于全光、电光非线性效应的脉冲光纤激光新技术,突破中红外主动调制激光技术壁垒;3)基于中红外激光未来发展需求,融合人工智能技术,提出并设计大带宽中红外电光调制原型器件,有望突破200G带宽。
六、主讲人简介
张晗,深圳大学特聘教授,首届国家优青、OSA Fellow、RSC Fellow等;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科技部重点研发等国家级项目,长期从事新型调制器与光纤激光器研究,在PNAS、Ligh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,100余篇ESI高引用论文,总SCI他引用>7万次,H-因子160。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、广东省丁颖科技奖、广东省青年科技奖、吴文俊人工智能奖、中国光学十大进展、高被引学者等。